PCR反應污染情況分析
發布時間:2024-07-08瀏覽次數:767返回列表
對PCR的環境污染,有如下幾種治理方法:
1. 用常規消毒液定期在環境中噴霧消毒處理。
2. 稀酸處理法:對可疑器具用1mol/L鹽酸擦拭或浸泡,使殘余DNA脫嘌呤;其缺點是鹽酸對皮膚有一定的腐蝕性。
3. 紫外照射法:紫外波長一般選擇254/300nm,照射30分鐘至2小時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UV照射僅對500bp以上長片段有效,對短片段效果不大。
4. 選用商品化的DNA污染祛除劑。我們推薦的是Minerva公司的PCR CleanTM 噴霧劑、濕巾。其1分鐘即起效,方便快捷,效果顯著,可同時去除DNA和RNA。作用1分鐘后,用紙巾擦拭,即可完成對DNA污染的清除。
對于PCR反應液的污染,可采取以下方法:
1. DNase I 法:PCR混合液(未加模板和Taq聚合酶)加入0.5U DNase I,室溫反應30min后加熱滅活,然后加入模板和Taq聚合酶進行正常PCR擴增。
2. 內切酶法:選擇識別4個堿基的內切酶(如MspI和TaqI等),可同時選擇幾種,以克服用一種酶只能識別特定序列的缺陷,室溫作用1h后加熱滅活進行PCR。
3. 紫外照射法:未加模板和Taq聚合酶的PCR混合液進行紫外照射,注意事項與方法同上述UV照射法。
4. 尿嘧啶糖苷酶(UNG)法:用dUTP代替dTTP,使PCR產物中摻入大量dU。在再次進行PCR擴增前,用UNG處理PCR混合液即可消除PCR產物的殘留污染。由于UNG在PCR循環中的變性一步便可被滅活,因此不會影響含dU的新的PCR產物。
總之,靈敏度越高的PCR反應越容易出現PCR污染。采用適當的措施消除污染,可以避免重復實驗和浪費試劑,也使得實驗結果加可靠而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