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給覽網 » 公司 » 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
- 水質分析儀器
- PH檢測儀
- COD檢測儀
- BOD檢測儀
- 電導率檢測儀
- 濁度計
- 氨氮檢測儀
- 總磷總氮
- 余氯總氯檢測儀
- 多參數水質檢測儀
- 其他便攜式水質檢測儀
- 試劑/緩沖液/標準液
- 奧立龍電極
- 溶解氧檢測儀
- 在線式水質分析儀
- 電磁流量計/液位計
- 微生物過濾系統
- 日本DKK-TOA(東亞電波)
- 水質采樣器
- 環保檢測設備
- 噪聲檢測儀
- 粉塵檢測儀
- 大氣采樣器
- 空氣采樣泵
- 熱指數儀
- 流量校準器
- 電子皂膜流量計
- 溫濕度計
- 照度計
- 風速儀
- 測煙望遠鏡
- 差壓計
- 風量罩
- 塵埃粒子計數器
- 氣象站
- 公共場所檢測箱
- 微生物采樣器
- 浮游菌采樣器
- 氣溶膠發生器
- 振動測量儀
- 微波漏能儀
- 定量采樣機器人
- 實驗室儀器設備
- 電子天平
- 普蘭德移液器
- 測汞儀
- 粘度計
- 紅外測油儀
- 分光光度計
- 重金屬分析儀
- 過濾效率測試儀
- 視力儀器
- 煙氣分析儀/汽車尾氣分析儀
- 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儀
- 甲醛檢測儀
- 臭氧檢測儀
- 測氡儀
- 空氣質量檢測儀
- 核輻射及安全防護儀器
- 電磁輻射檢測儀
- 射線檢測儀
- 個人劑量報警儀
- 場強儀
- 表面污染測量儀
- 高斯計
- 中子檢測儀
- 活度計
- 無損檢測儀器
- 涂層測厚儀
- 超聲波測厚儀
- 紅外測溫儀
- 表面粗糙度測量儀
- 裂紋測深儀
- 真空計
- 氣體分析及檢測儀
- 一氧化碳檢測儀
- 氧氣檢測儀
- 氨氣檢測儀
- 二氧化硫檢測儀
- 硫化氫檢測儀
- 氯氣檢測儀
- 磷化氫檢測儀
- 可燃氣檢測儀
- 四合一氣體檢測儀
- 復合式氣體檢測儀
- voc氣體檢測儀
- 單一氣體檢測儀
- 固定式氣體檢測儀
- 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
- 氣體檢測儀傳感器
- 德爾格壓縮空氣質量檢測儀
- 氣體檢測管
- 水文水利類儀器
- 流速流量測量儀
- 水位記錄儀
- 水體溫度記錄儀
- 水體采樣器
- 藻類葉綠素熒光測量儀
- 測深儀
- 聲納探測儀
- 電位計
- 土壤類檢測儀器
- 便攜式土壤表層水分儀
- 便攜式土壤剖面水分速測儀
- 土壤水分溫度電導率速測儀
- 呼吸器適合性測試儀
- 口罩密合度檢測儀
- 建筑物理實驗室儀器
- 建筑熱工產品
公司名稱: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
聯系人:汪先生
電話:010-64127897
手機:15101169516(微信同號)
傳真:010-64127897
郵件:15101169516@163.com
地址:北京市通州區漷興二街4號2幢1層022
土壤修復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財政支持促進行業發展
發布時間:2018-03-30瀏覽次數:1064返回列表
由于土壤污染具有滯后性,而且過去在土壤污染物的識別和監測中還存在諸多困難,使得土地污染問題在過去受到關注較少。工業企業搬遷遺棄場地是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速的產物。污染企業搬遷在各大中城市得到了大力實施,如海河流域的北京、天津、東北老工業基地、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。
由于污染土地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土地再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障礙。目前一些位于城市中的老工業區由于污染問題不能進行再開發,因此近年來頗受政府和企業的關注。
基于政策大力扶持,土壤修復行業逐漸興起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數據顯示,2013年9月,從事土壤修復的企業數量達到300多家,2014年土壤修復市場約有500家企業,到2016年增長至1000家以上。按照公司規模和企業性質綜合進行分類,目前市場主要存在以下五種類型的企業。
土壤修復市場競爭主體按規模和性質分類情況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目前我國土壤修復為熱門的是污染場地修復,由于城市范圍的擴容,以前的工礦企業用地逐步變成了城鎮建設用地,但工礦企業用地當年的污染亟待治理,場地修復成為行業焦點。而耕地修復市場隨著對確保耕地數量、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視逐步落實,也開始壯大。
土壤修復企業中,“全能型”企業可進行污染場地調查、風險評估、修復施工等,業務基本覆蓋土壤修復各個環節,具競爭,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受益者。此外,涉足土壤修復領域的上市公司有永清環保、鐵漢生態、維爾利、桑德環境、東江環保。其中,永清環保、鐵漢生態已正式開展土壤修復業務;維爾利、桑德環境和東江環保正在積進行相關的技術儲備。
從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,我國土壤修復主要上市企業凈利潤均在2000萬元以上,且有上升的趨勢顯現,可見行業成長性較好。此外,從企業之間的競爭來看,鐵漢生態占據市場份額較大,具有明顯的競爭力。
2011-2017年我國土壤修復主要上市企業凈利潤比較(單位:萬元)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“十三五”期間,中央預計投入300億元,建設一批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環境保護工程中心。其中,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投入達到30億元,占總投入的10%。而在2016年兩會上,環保是一個熱門話題,眾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加快出臺“土十條”,建議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,考慮提取10%-25%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土壤污染防治。可見未來用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力度會進一步加大,這巨大的蛋糕必將吸引一批其他領域的企業進入。






